English

为了实现华罗庚的遗愿

——记青年数学家宗传明
2000-03-2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柏林记者 李昌芳 我有话说

有一位中国青年,5年里解决了6个著名的数学难题,曾在世界著名的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两部英文专著,还在世界一流专业杂志上发表了15篇学术论文,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。他就是我国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宗传明,现在应邀在柏林技术大学任客座教授。

宗传明不久前接受采访时,首先向我讲述了他解决的6个数学难题中的一个。他说:早在400多年前,开普勒和牛顿分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:在一只大箱子里装同样的小球,其最大密度是多少?在一个球周围排放与它同样的球,最多能有多少个与它接触?前一个问题一直未找到答案。1995年,宗传明经过论证终于得出结论:堆放最密的时候每一个与14个接触;相反每一个与18个接触时密度倒很小。对此美国《数学评论》认为这是一项“了不起的工作”。

宗传明谈起小时候就梦想成为数学家时说,他于1962年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偏远农村,家境贫寒,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。上中学时,他读了不少介绍有关华罗庚、陈景润和王元等数学家的事迹,萌发了将来要成为数学家的“梦想”。正是在这个梦想的驱动下,1980年他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,1987年又考上了中科院数学所的研究生。毕业后,在当代著名数学家拉夫卡和格鲁贝尔的帮助下,他得到了去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。当时正在美国讲学的王元教授得知这个消息后致函数学所称:宗传明所学的“数的几何”专业在我国尚属空白,当年华罗庚教授曾积极倡导过这方面的研究,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。拉夫卡教授是当今世界上这个专业最著名的权威。宗传明能有机会去他那里学习以实现华老当年的愿望应尽力支持。到维也纳后,在两位大师的指导下,宗传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解决了一个30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猜想,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《堆积与覆盖》。两位导师一致认为“这是一项杰出的科学成就”。随后,宗传明又为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目标,即将本专业近30年来的主要成就集结成一本书。为此,他查阅了上千篇论文,用了一年半时间完成了《凸几何与离散几何中的怪异现象》英文版的初稿,1996年这本书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,被德国《数学评论》称为是“一部动人的和迷人的著作”。此后,他先后应邀到法国高等研究院、瑞士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任客座教授。1997年3月回到数学所,潜心于球堆积这个数学中最古老的难题,总结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方法,1999年第二部英文专著《球堆积》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。

出国讲学已一年有余的宗传明告诉记者,他准备尽快回国工作。他说,目前国内正在形成重视科教的风尚,科教事业发展很快,回国后,他要利用自己的学识积极发展“数的几何”这一学科,以实现华罗庚教授当年的愿望,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。宗传明说,数的几何学科有很重要的应用意义,例如密码理论、晶体结构理论以及计算机技术等。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、普林斯顿大学等重要机构都有许多专家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